发布于: 2023-3-2最后更新: 2024-4-27字数 00 分钟

type
date
status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password
icon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点点我自己的共鸣感
在这本书中,总有一种“脱离感”存在,主角仿佛是在观察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一般
刚开始从主角参加母亲的葬礼开始,他的表现如同陌生人一般,把守灵单纯的当成了一项“在世俗不可不为”的任务一般
对此我无法做出什么评价,我没有过这种经历,所以我也无法得出什么结论;但我所见过的不少人中、案件中,不乏出现三四个子女都嫌弃父母累赘,不愿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就结果而言,也许他们是一样的
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来,我所举的例子中和本书主人公的心态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上文所说那般,主角只是把这当成了世俗的任务,一项不得不做的行为
无论是厌恶亦或是喜爱等情感,从性质上来说都还在在乎的范畴内,而此时的主角对于世俗的看法,已经是“不在乎”的程度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别
而后从其在对老板请假的内心想法来看,似乎有种“幸灾乐祸”之感
我无法用语言来具体表述那种感觉,但是我同样体会到了他的那种“不在乎”
层层的责任心将人捆成了一个粽子,而只要抛掉这些东西,也许能得到灵性的自由?
我难以描述我的感觉,但是如果换成我的话,至少在这上面我也许和他会是一样的
在其后,他对于周遭环境的观察,如同一个纯粹的观察者一般,只是在客观的观察这些事物
抛开这些不提,在莱蒙找他让他帮忙给莱蒙的情妇写一封信的时候,他有一个内心感受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我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
这很有意思,这和寻常的我想让他满意或者是我会尽量让他满意之类的主动意愿不同,这突出来一种“被动感”,即我没有不让他满意的理由,那我为什么不让他满意
这很有趣,这种迥异的疏离感是我所不曾感受到的,我想表达出我体会到的感受,但是我贫瘠的词语库实在是难以准确的将其描述出来,如同机器和超然的感觉杂糅在一起,但又多了一点点的人性?我不知道这么表述能不能让人听懂,这时候我实在是对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到无奈
还有一些细节,也是给了我这样的感觉,比如,他听到了隔壁的响声,然后惊奇地发现原来是莱蒙在哭
如此空洞
在他和玛丽对关于结婚的对话中,他认为结婚是无所谓的,是否爱玛丽他也回答否
我在探究这种态度的来源,从教会的伦理来说,这是一种神圣的结合,从世俗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份责任与义务所构成的契约
那是否是他不愿承担这种责任呢
我想答案不是这样,他或许只是单纯的不在乎这些东西,无论是结合所代表的意指,抑或是法律所规定的权义,在他这里都显得毫无意义
同样,在是否有爱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当他与这个世界远远脱离的时候,所谓爱也自然就不存在了
在问及对巴黎的感受的时候,他回答的也不是主观的看法,而是很干脆的表示:"很脏。有鸽子,有黑乎乎的院子。人的皮肤是白的。"
如同一个旁观者对某件事物做出的表面评价
(虽然在这里写不太合适,但我还是想插一嘴,主人公和玛丽在水里的互动老是让我想到本子场景x)
在莱蒙想要杀掉阿拉伯人的时候,主人公想到的既不是所谓的人命,也不是所谓的法律后果,只是单纯的如果说“不好”的话,莱蒙大概会生气,从这里越发可以看见,他已经对世俗越发感到淡漠,世俗的约束对他来说也已经毫无意义了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如果我在这世上的“锚”也完全消失的话,会不会也和“默而索”先生一样?
起诉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在母亲的葬礼上,他并没有表现得那么悲伤,而这成为了起诉的依据之一
这很有意思,生老病死是生命必须经过的历程,悲伤无法解决任何事情,而这却被当成了毫无人性的标志,而被推测为了他是故意杀的阿拉伯人
再之后,他对法庭上的各种都表现的无所谓,以及对反复陈述感到的厌恶,他不在乎别人,不在乎上帝,甚至不在乎自己
就像是一个独立于世界之外的旁观者,只是在观察着之间的形形色色,而从来无法参与进入其中
我很想说这场审判是多么的荒谬,但是在我想了想之后,我发现这种结果或许是必然,无论在重复多少次,恐怕都会得到这唯一的结局
“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而后的检察官如此判断,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
站在被告人的视角,至少是站在主角的这个视角,再回过头来看着整件事,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荒诞可笑,所有的人都像是舞台剧上的小丑,表演者滑稽可笑的剧目
而且,十分荒谬的是,平日里一切用来夸奖人的词,比如“聪明”,在这种时候也都变成了“铁证”…这些转变都着实有趣
让我稍微有所感觉的是,这场审判审判的似乎并不是所谓的“杀人”,而是借以杀人的行为而审判一个脱离社会,背离主流行为的人,审判的是人的特殊性,独立性——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似乎也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常见,并且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
背离主流,对抗权威,这一切似乎都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违反了,就要付出极其严重的代价
如此可悲——直到最后在法兰西广场上被斩首
主角对神父在最后有过这么一段对话,这可能是整部作品中主角最长的真情流露,或者是他一直所压抑的情感:
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 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 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我现在还有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 一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没有做过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着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为什么。他也知道为什么。在我所度 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 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 ,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莱蒙 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而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
在临终前,他敞开了心扉,也许是世界接受了他,亦或者是他接受了世界,但也许这并不重要。真实和虚假的界限早已被模糊,我们所感受到的真实是真实的吗?我们所认为的虚假就是虚假的吗?
在接触哲学的时候,我们可能最先听到的就是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抑或是什么“辩证法”,但是,抛开那些被人为界定的,毫无意义的东西,但就本质来看,什么是唯物?什么是唯心?运动的?静止的?
难道唯物的就一定会唯物了吗?唯心的就真的唯心了吗?
所谓的唯物,所谓的唯心,我们观测不到,那他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不存在的吗,我们的一切想法,所谓的思维波,那不也是一种唯物吗?
世界不应该是黑白分明的,也不能是黑白分明的,他们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交融的
我不懂哲学,但我在《异乡人》中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孤单、寂寞、封闭、与世界格格不入,但不同的是,他还有几根o(=•ェ•=)锚能够固定,而默尔索已经没有锚了
那么,如果有一天,我的锚也不存在了,那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会不会变得和默尔索一样?
我不知道,但我感到害怕,我似乎在照一面朦胧的镜子,然后祂给了我一个不美好的结局

Loading...
2023总结

📜2023总结


对《蒲公英女孩》的一些想法

📜对《蒲公英女孩》的一些想法


公告
评论已经可以使用啦!
快来随便说点什么吧!